2013年中國車市,以兩位數高增長穩穩收官,遠超外界此前預期的5%-8%的增長。這樣的“意外”讓國內車企普遍心態復雜——在告別車市“黃金十年”后,業界預期的“白銀十年”究竟能帶來什么?兩位數的增長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恢復性增長?2014年,這樣的兩位數增長還能持續嗎? 讓車企心態變得復雜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實體經濟的下行,及現實購車沖動可能遭遇的各種政策壁壘。尤其是汽車大規模進入家庭后帶給城市交通和生態環境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許多城市的“限牌”會在多大程度上抵消購買沖動,沒人能給出一個確切數據。 據嘉德鋁鍛件悉,如今,許多大城市采取的不同形式的限制新車消費措施,使越來越多車企將增量目標瞄準二三四線城市。而未來大規模城鎮化的預期,更加重了車企對未來新車購買需求可能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判斷。 相關數據顯示,三四線市場上的8億多消費者目前已進入汽車消費高速增長期,他們將占中國未來一年內計劃購車的消費者總數的68%。 而不久前落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同樣重點提及“新型城鎮化”目標,并將其作為挖掘內需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是我國汽車行業,尤其是汽車自主品牌的重大機遇。自主品牌一直堅持重視性價比策略,還有對于市場的熟悉程度與靈敏度,使他們更了解中國市場,更懂本地消費者,產品定位更加精準。 當然,一二線城市里,因消費升級而產生的換購需求,同樣吸引以中高級車、高檔車為主打產品的外資品牌。而三四線城市不斷涌現的新富階層也同樣可以帶動當地高檔品牌汽車的需求。于是,外資品牌中的中高檔車產品同樣會在城鎮化過程中分得一杯羹。 另外,業界對國內豪車市場的增長預期,遠比車市整體的預期更顯樂觀。這種樂觀預期主要來自三個層面:首先,從一線到二三線城市,車主升級換代的需求仍然強勁;第二,很多豪華品牌的底價已經到了30萬元以內,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能負擔得起;其三,很多豪華品牌的渠道建設已經到了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這些因素加起來,將保證豪車市場在未來3-5年依舊會高速增長。 由于交通環境和能源危機等一系列客觀原因,為那些更環保和節能、更智能汽車配置的制造商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更小型更節油的傳統汽車,純電動、混合動力汽車及搭載更多車聯網應用的智能汽車,都將迎來更多市場機遇。 據嘉德鋁鍛件了解,這類市場機遇的產生,是政策和環境雙重作用下的必然結果。以將在2015年正式落地的“乘用車平均油耗限值”政策為例,一旦不打折扣地實施該政策,必將大大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化進程。 |